“上半年口罩,下半年頭盔,橫批:披頭蓋臉。”
賣家圈裏流傳出來的這些笑談正是當下銷售市場的變化。在口罩熱度下降之時,頭盔的風潮來了。
任何一種能“火”的產品,都是跨境賣家關注的重點,一起看看這小小一頂頭盔有什麼玄機。
5月15日,電動自行車地方管理法規在江蘇、浙江誕生。針對騎車戴頭盔、電動自行車搭載未成年人等制定了相關規定:
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和乘坐人應當佩戴安全頭盔,否則將處警告或最高50元罰款。
此外,公安部交管局佈署6月1號開始全國實行“一盔一帶”安全守護行動,電動車上路必須戴頭盔。
頭盔規定一出,市場風雲即起,需求在短期內集中爆發,頭盔價格迅速上漲,有的從20元漲到88,
有的從92元漲到216元。口罩廠商和賣家聞風而動:
“電動車頭盔,客户採購訂單400萬個。
1、提供頭盔需要前部,後部、45度角、裏面的照片;
2、每天產生多少?3、工廠最好在東莞。籤合同先付訂金50%,按產能下單提貨,
我們尋找的電動車頭盔,,客户希望物優價美,工廠可以直接出貨,日產幾十萬以上最好。”
類似的採購需求在社交平台激增。為什麼是口罩廠商和口罩賣家先動起來?
有跨境賣家分析,口罩廠商和賣家一直關注疫情下的消費需求,
除了賣口罩,洗手液、一次性手淘、消毒液、肥皂等相關產品也在他們的銷售範圍,
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關係網和銷售鏈。此外,國內口罩的產量已經足夠,在出口要求越來越嚴格的情況,
他們不得不尋找新的需求,帶動生產。
但是,有網友算了一筆賬,認為動不動幾十萬的訂單根本不可能存在:
“一個頭盔那麼大,一箱子8個,1000箱8000個,17.5米的掛車勉強能裝,
請問你20萬個,火車租好了嗎?還有那些動不動就10萬個,60萬個現貨賣掉的人,
一個工廠日產2000個都算大廠了,這個廠屯了3-5年的庫存等你來買?”
在國內頭盔火爆的同時,不少跨境賣家也在四處打探消息:出口電商能不能做頭盔?國外復工復產會不會有需求?
社交平台上已出現一批跨境賣家發文收購頭盔,難道繼口罩之後,他們要改行賣頭盔了?
雨果網聯繫到一位正在朋友圈求購1萬個頭盔的賣家,他説一直有賣家在做頭盔出口的業務,
但還沒有達到“瘋狂”的程度,現在他只是趁着國內有需求,賺取差價,並不是要掛到自己店鋪上。
另一位跨境賣家向雨果網介紹,他的朋友今年4月份開始賣頭盔,但只是作為店鋪其中一款產品在銷售,
目前日均單量僅個位數,訂單少,近期也沒有大的波動。對於這個品類,他認為做成爆品的難度比較大,
國外市場短期內不會有爆點,因為不像國內有強制佩戴的要求。
雨果網觀察員、寧波新東方工貿總經理朱秋成的觀點是,國內頭盔銷量暴漲是因為法規要求,
他也查看了頭盔在亞馬遜店鋪的銷售數據,也用了“穩定”這個詞來形容當前的銷量。
“頭盔在中國的供應鏈比較成熟,價格上也有優勢,銷量一直比較穩定。”而且,頭盔屬於户外用品,
在海外疫情持續的情況,短期內很難成為爆品。
頭盔短期內會繼續“不温不火”的狀態,那麼,對於跨境賣家來説,
與其“死磕”頭盔,不然研究一下疫情相關熱賣產品的共性,對於接下來的選品更有幫助。
數據顯示,3月份,美國整體電商銷售量增長了25%,而在整個4月份,美國電商銷售額增長達到了49%。
由此可見,疫情期間並沒有完全抑制消費慾望,反而側面地刺激了線上消費。
亞馬遜上哪些品類在疫情期間更受消費者青睞?
在消費品品類中主要是三大類,美容美妝、母嬰產品、健康護理,它們的共性是可以總結為:
1、都屬於日常消耗品,購買需求大,復購率高,持續高速增長;
2、品牌集中度較低,TOP產品持續變化,對新品有比較好的接納度;
3、產品培養期短,從新品上架到成長為TOP選品,最短可在3-6個月完成;
4、國內供應鏈成熟,選擇範圍廣;
5、合規市場流程成熟,認證條例清晰,在亞馬遜服務商列表可查找到對應服務商。
有人感嘆,“2020年註定最火的兩個物品:口罩+電動車頭盔……”。作為跨境出口賣家,面對頭盔風潮,你有什麼看法?
(分享轉載,如有侵權,請聯繫傑航進行刪除)